妈妈育儿网

标题: 婆婆谢谢你让我学会坚强 [打印本页]

作者: mombaby    时间: 2008-7-2 17:57
标题: 婆婆谢谢你让我学会坚强
  在三代同堂的家庭里,“婆媳关系”是一本最难念的经。怎样学会与婆婆和谐相处,是现代媳妇不得不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婆媳和睦相处是门艺术,得讲究技巧和方法。
作者: mombaby    时间: 2008-7-2 17:57
 看到吐血的故事,有点感触。想起了维权时认识的小嘉。小嘉在婚前是一个性情温婉的有些懦弱的小媳妇。个子小,胆子更小,属于那种走路怕踩了蚂蚁的那一类。小嘉的丈夫却是那种做事大包大揽,顶天立地的大男人,对小嘉很好,奉母至孝,却并非愚孝。

    和小嘉婚后,丈夫把母亲接来,在自己小区里租了一个小户型给母亲住,为的就是害怕独居久了的母亲和不坐班的小嘉天天在一起不习惯。小嘉很享受丈夫的宠爱,过的乐意融融。矛盾起因是小嘉最没有想到的婆媳关系。






    最初和婆婆相处的时候,小嘉只是觉得婆婆不爱说话,并没有觉得婆婆难伺候。后来觉得,婆婆还有一条,就是争强好胜,好面子。但是谁没有点脾气呢?反正不住在一起。婆婆住的近,经常过来走走。走的多了,对小嘉就不是很满意。比如,小嘉不爱做饭,喜欢叫外卖,小嘉不善于理家,经常买一些华而不实的东西,家里没有品位,小嘉对丈夫不够好,后来就是小嘉不会打扮,象一个进城务工的打工妹,还有小嘉对老人不恭敬,嘴巴不甜,等等。

    婆婆当年上过教会小学(四岁入学),不是一般老太太。后来解放,转入村办小学,但是曾受到的正宗西方启蒙教育是不能抹杀的,但是小嘉觉得婆婆满脑子封建遗毒,也许她上的是日本主妇开办的学校,专门教人相夫教子,可是婆婆这些嫌弃,从来也没有在丈夫面前说过。毕竟不是一个一般的老妇人啊。婆婆在丈夫面前说尽了媳妇的好,有些优点让丈夫感到简直就是杜撰。丈夫深深感到:母亲是多么慈祥温和大度的女人啊,那样一个争强好胜了一辈子的人,天天念着自己平凡媳妇的好处。
作者: mombaby    时间: 2008-7-2 17:58
 丈夫甚至觉得自己让老母亲一个人在外居住,完全是小人之心。小嘉开头也是感激涕零,后来,当婆婆一些若隐若现的话漏出来的时候,小嘉才觉得不太妙。比如,婆婆不在儿子面前说任何一句小嘉的错处,并不代表她就认可这个媳妇。婆婆经常不定时的来小嘉家,婆媳俩免不了小坐。婆婆好茶,可是小嘉有神经衰弱,根本不能喝刺激饮料,所以茶叶总是忘了买或者买了而婆婆长时间又不来,总之,经常不能让婆婆喝上新鲜茶。

  小嘉觉得很愧疚,可是婆婆却笑着说:这有什么呀,哪能对媳妇要求那么高啊?摆明了就是说话给人听。可是她真是不公道啊,小嘉知道,婆婆上小姑子那里去,从来都是连茶叶都自己带着。婆婆喝茶很挑,陈茶一般不喝。可是小嘉压根就不知道婆婆有这个习惯。婆婆经常是拣下午要做饭的时候来,然后坐等儿子回家。丈夫目睹了好几次母亲和小嘉一人一杯白开水枯坐的样子,然后,丈夫就有点不满意了。

  可是丈夫开头没说什么,小嘉也粗心,后来,丈夫主动约母亲到茶楼喝茶,丈夫对母亲说了小嘉的不是,让母亲别计较小嘉不会照顾人。母亲当然还是一脸慈爱的答应,连连说儿子多心了多心了,都是一家人啊,然后母子俩就亲切交谈一番,回忆血浓于水的亲情。回家的时候,丈夫的脸色并不好看,可是,婆婆却私下里一脸得意之色,丈夫和婆婆的脸色被小嘉看在眼里,小嘉误会了。应该说这是个小女孩,喜怒形于色还不算,还有点小心眼。
作者: mombaby    时间: 2008-7-2 17:59
  于是,小嘉肯定婆婆表示了对自己的不满,而丈夫肯定也相信了婆婆的话。小嘉就赶紧向丈夫表白自己觉无轻慢婆婆的意思。丈夫还是没说什么。这个没说更加深了小嘉的误解,于是,小嘉把客户送的一茼价值千元的好茶拿出来递给婆婆,婆婆开始不收,后来收下了。丈夫问:这是什么时候送的,小嘉说开春。小嘉不懂茶叶。所以这个时候又犯了一个错误。丈夫没在问,婆婆把茶带走了。小嘉还满高兴,觉得毕竟是上千元的茶叶呀,自己出手也不算小气了。

    日子一久,小嘉和老公就把这件事情给忘了。有这么一天,老公(姑且称他为王正吧)王正到母亲的楼去探望,见到一个老邻居从母亲家里出来怪模怪样的冲他打了个招呼,就走了。王正觉得很奇怪。这些平时都是母亲来来往往的老人,怎么这个表情?但他没问,母亲也没说。又过了两天,王正买菜回家的时候又碰上了这个老人,老人往他手里看了一眼,一副轻蔑的样子,连王正的招呼都没理会。王正觉得有事情。王正直觉和母亲有关一个礼拜以后,王正从母亲对门那里知道了原委。

    原来,母亲有一天招呼邻居们到家里喝茶,说是媳妇送的高档茶,邻居们乘兴而来,后来当众打开茶叶桶一看母亲傻眼了,那些所谓的名茶隐隐然挂上了长毛的迹象,母亲脸上挂不住,硬要出去再买新茶,最后,母亲咬牙自己掏了一千元钱跑到超市气喘吁吁买回了半斤茶,那顿茶喝的众人五味具全,纷纷告辞出门。
作者: mombaby    时间: 2008-7-2 17:59
邻居最后说了句:你妈为了给你挽回面子,不容易呀,一个老太太在大太阳底下跑来跑去。王正满怀愧疚的去请母亲吃饭,可是老母亲谈笑风生,压根不提这件事,高高兴兴跟着王正回了家。小嘉对婆婆进门有点不高兴。因为今天是两个人的结婚纪念日。本来小嘉计划好了一切来庆祝的,但是王正忘了。小嘉心里不高兴脸上就带出来了。王正也不高兴,强装笑脸。只有婆婆最高兴,向儿子媳妇问长问短。可是见两个人懒洋洋的,婆婆也伤心了,不等吃完饭就走了。小嘉十分高兴,但是王正脸色阴沉,倒头就睡。王正觉得,原来媳妇就是靠不住,根本不体恤自己,也不体恤老人。于是,王正决定,要加倍对母亲好。中秋节的前一天,小嘉感冒了,往常,小嘉有点小毛病,一哼唧,王正立马就会嘘寒问暖。可是王正急着出门送母亲去老年大学,连看也没看老婆一眼,小嘉生气了,准备晚上和王正大吵一架。可是晚上王正很晚才回来,只说了一句:明天早上小霞要回来,你准备点东西过节。小嘉连大吼的力气都没有了,哀哀的说“我病了”。王正很累,随口说了一句:吃点药就行了。说完,到头就睡。

  事情往下的发展就是小嘉把王正揪了起来大吵了一架。可是吵架的结果并没有像往常一样王正最后过来搂着小嘉道歉,王正反而觉得小嘉原来是那样不可理喻,而小嘉觉得王正是那样的冷漠无情。中秋节,小嘉赌气没有去婆婆那里过节,王正和婆婆也没有邀请她。中秋之夜,小嘉一个人在街上走。
作者: mombaby    时间: 2008-7-2 18:00
  后来的事情就像一匹布那么长。小嘉终于见识到了婆婆的利害,最后,王正退掉了母亲住的小户型,婆婆终于顺利成章登堂入室。婆媳之间开始短兵相接。可以想象,婆婆心计过人,小嘉呢,不甘心受摆布,于是,婆媳之间的关系愈演愈烈。应该说,王正是个不错的男人,一直奋力在母亲和媳妇之间周转,可是,有些战争开始了就没有结束,尤其当两个原本就没有血缘没有感情的人成了冤家对头之后。小嘉觉得自己就像是一支离弦的箭,不到尽头绝对不会罢休了。年轻的小嘉血气方刚、盛气凌人,有精力也有活力,有个性,婆婆是暗斗,小嘉却是明争,王正越来越觉得老婆简直强悍的无以复加,浑身上下长满了刺,从小嘉的一方面来说,却悲壮的认为自己不过是在捍卫自己的利益。
  可是,小嘉的强悍只不过从表面暂时打掉了婆婆嚣张的气焰。也就是说,婆婆不那么见缝插针的和小嘉过不去,实际上,小嘉知道,婆婆内心中对自己只有越来越恨。可是小嘉不知道,自己永远没有赢得时候,因为婆婆身后站着一大家子人,而她,只有自己一个。

  这个时候,小姑子出场了。小姑子并没有参加战团。因为她没有空。她只是偶而来哥哥家,皱着眉头看着嫂子,然后给母亲带来生活费以及一大包东西。小姑子和法国人开了一个公司,后来两个人由合伙人变成了夫妻。资产庞大,小姑子经常飞来飞去,忙个不停,只有从经济上补偿母亲。也就是说,母亲不过是一个寄居者,就如薛姨妈在贾家,一切吃穿用度都不费小嘉一针一线。婆婆手里有粮,心里不慌。更是胆大气壮。时常给儿子媳妇买东买西,并且请儿子媳妇吃饭。儿子感激,但是小嘉却陷入了痛苦,因为婆婆的东西就像鸿门宴,完全是吃不下,又吐出不出来。这就叫做暗亏。

  刚烈的小嘉当然是不食嗟来之食。可是,王正却以为小嘉赌气和婆婆过不去。婆婆一脸假笑请小嘉吃东西,给她钱,但是小嘉知道,这钱已接到手,东西一吃到口,自己的什么尊严都交代给这个老太婆了,以后就由得别人捏扁搓圆。

  婆婆每天面带微笑冲着小嘉,居高临下审视她。因为小嘉不坐班,所以每天在家里对着婆婆,小嘉常常受不了而冲出门外,一天一天在街上逛。回到家里,常常是华灯初上。婆婆把家里收拾得窗明几净,王正则做饭。吃过饭,婆婆就柔柔的吩咐一句:小嘉,洗碗去。

  小嘉觉得自己像是一个撑到了极限的气球,就要破了。

  于是,新一轮的战争又开始了。小嘉学会了在王正母子之间挑拨离间,说小姑子的坏话,打电话向公公搞小状,在邻里之间传播婆婆的隐私,和单位上一些结了婚很久的大姐们学习如何对付婆婆,在婆媳相处的过程中,学的更加牙尖嘴利。不能说是没有成果的,婆婆灰溜溜的好一阵子。婆婆毕竟没受过多少教育,口才是不能和小嘉相比的,小姑子是个文明人,也说不过小嘉,邻里本来就喜欢传播闲话,并不站在哪一边,所以,婆婆弄得好一阵抬不起头来。
作者: mombaby    时间: 2008-7-2 18:01
  抬不起头来的同时还有王正和小姑子。小姑子一阵风一样来把婆婆接到别墅去住了。王正则是无限的悲哀。他不是一个心里没数的男人,所以婆婆在很多时候对儿子的洗脑并没有作用。但这一点是小嘉不知道的。可是,小嘉在伤害婆婆的同时也伤害了丈夫。小嘉并不知道,老公眼里成了以前自己最鄙视的家长里短,鸡肠小肚的小妇人。一个堂堂重点大学的毕业生,所拥有的智慧用来和一个心胸狭隘、无知无识、一辈子就知道种地生孩子的乡下老女人较量、争斗,不管输赢都是丢尽了自己的脸面和尊严。
  婆婆走了,丈夫却更加沉默。小嘉想弥补,于是,在家里加倍的对丈夫好。王正却以为,小嘉的目的正在于此,撵走婆婆,好过自己无忧无虑的生活。听小姑子讲,婆婆高血压犯了,病了一场。王正十分内疚,但是小嘉却无动于衷。是真的无动于衷,装都装不出来,小嘉心想,就算是婆婆马上死了,也不能弥补她心中的伤痕。于是,夫妻之间裂痕以深。

  婆婆在小姑子那里没住多久。女儿家里虽然花园洋房,但是整天空落落的,除了一个钟点工再没别人,而且最近洋女婿在家,婆婆和他根本没有话讲,还是想念儿子,小姑子亲自登门,揣了2万块钱直接塞给小嘉,言下之意十分明白,王正一把夺过钱,还给小姑子,也没征求小嘉的同意,直接接了母亲回来。
作者: mombaby    时间: 2008-7-2 18:01
  婆婆病好了,脾气却丝毫没有收敛,在儿子面前公开给媳妇脸色看。儿子够孝顺,女儿没得说,难道我这一辈子做人还不成功不成?而且话里话外,婆婆有意炫耀女儿的成功来打击媳妇,婆婆知道小嘉孝顺自己父母,故意说:养女儿也得会生会养,要是养一个只会吃饭耍嘴皮子的,父母光跟着吃苦受累,一点好处也指望不上。婆婆这话击中了小嘉,的确如此,小嘉自从结婚以后,除了每年的几千块钱,经常回家去看看父母,别的什么也做不了,虽说父母收入不错,但毕竟和自己无关。王正听着母亲刺耳的话,不知道为什么,一句话也不替小嘉说。反而更加庇护母亲。小嘉觉得这个家减至要住不下了。

  小嘉很想离婚,但是又舍不得王正。王正对自己是真的好。可是,真没有办法和婆婆朝面,最近,王正好像应酬越来越多,回来越来越晚,而且总有女孩子电话打到家里。婆婆洋洋得意,竟然说:我儿子就算30岁了也有人惦记着,到底是男人沾光啊。其实婆婆这句话纯粹属于信口开河,小嘉却信以为真。以为王正真有什么了。一天晚上,王正醉醺醺回来之后,小嘉在家里大吵一架,疯狂的砸东西,王正只轻蔑的看了她一眼,护着母亲进了房间。小嘉把奋力把一只大花瓶砸向墙壁,随着花瓶爆裂,小嘉大喊了一声:“我要离婚!”喊完后,小嘉觉得天晕地转,倒在了地上。
作者: mombaby    时间: 2008-7-2 18:02
  小嘉昏倒了,被送进医院。结果却是,她怀孕了,四个月。小嘉的例假原本就不准,所以,她一直没有在意。婆婆来看她了。看在孙子的面子上,婆婆来讲和。王正根本没有什么所谓的婚外情,但是最近王正的工作陷入了低谷,业绩不佳,他心情不好倒是真的。每天晚上的应酬确实是工作。小嘉最初听不进去,一心想离婚。王正也来了,每天过来陪床。其实小嘉只是情绪激动,可是王正觉得有必要让小嘉在医院里多住几天,还请了护工。小嘉的态度软化了,不是因为王正,而是因为这个胎心挑动强劲有力的孩子。
  这是小嘉第二个孩子,在婚前,小嘉怀过一次孕,当初属于意外事故,小嘉没怎么想就做掉了。可是,事后,小嘉的心里却始终不能够释然。做梦常常梦见一个小男孩跟在自己身后跑。尤其是结婚以后,看到别人家里的孩子,小嘉经常暗自落泪。毕竟是一个生命,却遭到了自私的母亲的屠杀。小嘉父母信佛,她从小接触佛经,倒不是害怕报应,只是内心负罪深重。如果这一次离婚,孩子又不能来到这个世界上,如果这是一个健康的孩子,她真的觉得承受不了。这一犹豫,时间飞快地掠过。孩子如期出生。是个非常可爱的女孩。取名瑶瑶。孩子的出生让王正异常高兴。夫妻俩又回复到和美状态。可是并未给婆媳带来什么福音。因为婆婆本来以为是个男孩子。在带孩子的问题上,代沟越来越深。

  只能说,婆婆故态复萌。有些事情开头了好像就没办法收尾,从喜得贵子的幸福醒过来的两个人又重新开始了拉锯战。这一次,没有悬念。在瑶瑶一岁半的时候,王正和小嘉正式分居。是小嘉提议的,王正没有反对。但是王正提出:瑶瑶归他抚养。小嘉冷漠的说:不可能。
作者: mombaby    时间: 2008-7-2 18:02
  在接待维权的时候,我认识了小嘉,那个时候她还有些憔悴,但张口就问离婚能得到多少财产,小嘉在分居前已经转移了自己的一些财产,我们她算了算,因为两个人共同财产不多,大概能拿到几万块,小嘉就是想心里有数,等到真正分居的时候,王正比较大方,让小嘉挑实用的东西,小嘉二话没说,把自己结婚时购置的新被褥,自己买的家电、包括电饭锅吸尘器、还有一些装饰品甚至是家里摆放的鲜花都找了一辆车拉走了,后来在网上把一些比较新的家电以及装饰品都卖掉了,被褥留着自己和女儿盖,花送给了邻居,然后,小嘉搬出了王正的家,因为房子没她的份。娘家利落的接受了小嘉。没什么奇怪的,即使在和婆家最好的时候,小嘉依然没有一丁点忘记父母的时候,小嘉甚至在娘家自己的房间里贴过一句毛笔刷成的大字:不要嫁了老公有了孩子就忘了娘,在最苦的时候,能接待她的,只有父母家。
作者: mombaby    时间: 2008-7-2 18:03
 婆婆没想到小嘉走的如此决然,还把家里值钱的东西都带走变卖了,包括没有开封的卫生纸卷。家里唯一证明这个女人曾经存在的痕迹就是小嘉不要的,儿子儿媳妇的结婚大合照,刺眼的留在墙上,婆婆本来以为结了婚的女人就象是秋后的蚱蜢,蹦达不了几下,小嘉一个女人还拖着个油瓶,竟然敢这样就走了。王正却是了解小嘉的,但是没有想到的是,一个家建立起来是如此的辛苦,但是毁掉它,却只是顷刻之间。空荡荡的家里只剩下婆婆和儿子。娘俩凑合过了十几天,婆婆虽然短暂的想起了媳妇的好处,但是很快就想到了现实,就是再找一个更好的儿媳妇,有了媳妇就有了孙子,怕什么。麻烦的就是在找到新儿媳妇之前的这段时间。老家是不敢回了,因为害怕村里人说三道四,儿子离了婚(虽然是分居),毕竟不是好事,在外人面前还得隐瞒,如何做到若无其事就是很辛苦的一件事。更痛苦的却是王正。
  一个家突然没有了女主人和可爱的女儿,没了昔日的欢声笑语,变的如同空古回音一般可怕。尽管王正买了新家电,一点点布置家居,可是还是恢复不了旧日的状态,母亲始终是爱自己的,奋力打扫家,竭力让他保持一尘不染,然而没有人气的家,越干净就越冷清。上下班的时候,王正特别想念小嘉和遥遥搂住自己脖子亲热的拥吻,突然之间,这一切都不再有了。于是,王正开始早出晚归。婆婆变一个人捧住一杯茶做一整天王正在家的时候,母子便相对无语。婆婆悲哀的发现,儿子不象以前那样对自己无微不至了,似乎又恢复了单身时期的粗心和草率。
作者: mombaby    时间: 2008-7-2 18:03
婆婆始终都不明白婚姻是所学校,多少浮皮潦草的年轻人由于付出而懂得了责任,由于磨练而变的成熟,因为受到关心而学会关心,因为养育而知道对父母感恩,后院起火的时候,有多少人能够安如泰山?她以为王正生来就是那么善解人意。但是婆婆就是婆婆,很快想到了一个高招:不就是缺个老婆吗?马上找一个就行了。媳妇前脚出门,后脚就迎接新人,婆婆知道这样的事情不能大张旗鼓,于是就偷偷找了女儿,让她再物色新嫂子。这念头,有稳定工作,有房子无房贷,有买车能力(车子被小嘉开走了),没有负担的离婚男人,难道不吃香吗?别说,真有感兴趣的,是未婚的,条件不错。但是一听说是分居而并非离婚对方就不愿意了。分居算什么,不清不楚的,万一又不分了呢?另外一个有兴趣的,学历家世工作都不如小嘉,婆婆不愿意。要是找一个还不如前面的,那还找个什么劲?婆婆理想的媳妇是:研究生学历(小嘉是双学位),年纪在30岁以下,父母都在城市无负担,最好未婚,工作收入不要太高,也不要太低,能做家务,伺候老公,脾气温柔。王正没有理会到母亲的这些心思,好久没有看到女儿了,王正觉得想得发慌。打了好几次电话过去,不知道小嘉是不在家还是故意不接。王正决定第二天一早请假去找小嘉,到了小嘉小区的时候,王正却没有找到自家的车。只好在停车场等候。等了很久,小嘉过来了,衣着光鲜,有些容光焕发的样子,走向一辆红色新车。王正赶紧上去打招呼。小嘉没有高兴也没有不高兴,两个人都有些无话可说,但一听说是来找遥遥的,小嘉一口答应,很快回家把遥遥带了出来,王正一看到胖嘟嘟的女儿,眼泪差点掉下来。还好,遥遥认识他,叫他爸爸,搂着他的脖子,很高兴很依恋的样子。小嘉急着出门,交待了几句就上车走了。
作者: mombaby    时间: 2008-7-2 18:06
 王正抱着女儿的手都有些哆嗦,看着女儿日渐健康可爱的粉脸,王正觉得恍若隔世,抱着女儿都不知道往哪里走了。女儿十七个月了。王正决定租一辆车带女儿出去玩。一路上,王正急切的跟女儿说话,但是不得要领,因为女儿听不懂,已经很久没有更幼儿交流了,王正几乎不知道怎么跟孩子沟通。只好问一些诸如妈妈好不好,外公外婆待遥遥好不好之类话,遥遥一律说好,然后睁大了眼睛望着他。看着女儿黑漆漆的瞳仁,王正停下车,把女儿紧紧抱在怀里。搞得后面的车都莫名其妙,超车的时候猛安喇叭。
  王正和女儿只呆了三个小时,王正带她去吃东西。17个月的孩子该吃什么爱吃什么王正基本上没有把握,只要带她去了最好的蛋糕房,给她买最好的慕斯吃,看到她喜欢吃,就买了一大盒,然后又带她买最贵的童装,童鞋,给遥遥换衣服的时候,王正才发现,遥遥身上的衣服都是很考究的,及其舒适,看来,没有父亲的日子,遥遥生活的仍然很好,最后又带遥遥去买玩具,遥遥对玩具店也不觉新鲜,随便指了几样。实在逛无可逛的时候,遥遥哭着找妈妈,找姥姥,大概觉得很无聊。王正只好打电话给小嘉。等到见到小嘉的时候,遥遥又抱住王正不让他走了。于是,两个人在街心花园里坐了一会儿,互相通报一下现状。王正觉得,小嘉母女两个人没什么不好的,不好的反而是自己。小嘉换了头型,旧车卖了,添了几千元,换了辆新车,轻便省油,连衣服都买了新的。小嘉最近在上一个夜校,还在经营自己那个网店,最近认识了不少新朋友,网店曾是他们共同开的,当时因为经营不善,没什么货源,一直处于半死不活状态,王正问:那个店还叫‘琳家铺子’吗?琳是遥遥的大名。小嘉笑着说是,最近生意好了很多,因为有了一些新货源,不过,始终还是一个小店,留着它,算是给女儿的礼物。

  说这句话的时候,小嘉和女儿脸贴着脸,特别亲密特别倾心的样子。王正要求一个星期见一次女儿,小嘉同意了。王正又问丈人和丈母娘的现状,小嘉说很好。可是小嘉没有问候婆婆。又坐了一会儿,俩人便分手了。王正当天几乎刷爆了信用卡,但是他心情很好,吹着口哨便往家里走,一路想着女儿极似自己的小脸蛋,走到家门口的时候,母亲一声尖厉叫声把他从沉思中惊醒。
作者: mombaby    时间: 2008-7-2 18:08
  难道是父亲来了?王正忙进了门,原来不过是母亲站在阳台上打电话,阳台上空飘着母亲刚洗好的,两个人的内衣内裤,秋衣秋裤。母亲就站在一堆袖子、裤筒底下,声嘶力竭的冲着电话叫喊:“我就是看不惯她,她以为她是谁,我三媒六聘娶过了门,就是让她伺候人的,好吃懒做不说,什么事情不听我的,我说天是红的,她也得给我听着!什么事都要自己做主张,眼里没有我这个婆婆!当年你妈不是这样教我的?她以为哄高兴了你和你那个糊涂儿子,就能踩在我的头上,做她娘的清秋大梦!我就是让她知道知道这个家谁说了算,她敢瞧不起我,我就让她呆不下去!我有儿子有闺女,我怕她个屁……为你儿子着想?你儿子早疯了,他妈一把屎一把尿把他养大,不是让他去舔……(不雅观)的,你知道你儿子干什么吗,他给他老婆捏脚丫子,洗裤衩!你养了他30年,养的他去给别的女人洗裤衩,你个老不死的!他老婆滚蛋了,他还偷着哭,以为老娘不知道,为个女人,为个连儿子生不出来的女人哭!操他娘的,他老子死了他哭不哭!你个老不死的你别跟我来这套,你见了你儿子的媳妇他妈的上赶的比见了你亲娘你老婆还亲,你媳妇怀个孕你给她做红烧鲤鱼,”
  “你老婆要下崽的时候,你他娘的还在给你老子喂猪呢?你还会做红烧鱼!你媳妇生个孩子,你在产房外面不停的转悠,那孩子是你的,******的样子!”王正听的呆住了,同时呆住的还有门外,站在楼梯口探头探脑的五六个邻居。他真不知道,母亲的心底原来藏着这么多的怨毒!王正听得心如刀绞,一扭头,走出了门。
作者: mombaby    时间: 2008-7-2 18:09
  等到王正回来的时候,意外的发现妈妈已经走了,而且带走了换洗衣物。他知道妈妈准是到妹妹家里去了。婆婆预见到不用等到第二天,她在电话里的呐喊就会被好事的邻居传的沸沸扬扬,添油加醋的让每个人都知道,而且儿子一定会不理自己,所以很有远见的先一步走了。到女儿家里住一段时间,但是婆婆觉得住姑娘家并不方便,首先是面对着异国的女婿觉得不自在,女儿又没有多少时间陪她,其次饮食和生活上都不习惯,在儿子家,自己即使不当家也说了算,但是在这里,一点不习惯却又说不出口,比如婆婆讨厌每天晚上洗澡,每天早上换床单,讨厌在家里穿着姑娘给买的华丽而硬邦的家居服。每当那个一身利落的阿姨站在她的门前请她把换洗衣服交给她的时候,婆婆总觉得特别别扭,更多的时候,她百无聊赖一个人在家,什么手也插不上。王正并没有来接她回家,村里她暂时不想回去,在姑娘家里住着不舒服,但是不失为一个藏身之所。自己女儿也很忙,但是还是每天能抽出时间来听象祥林嫂一样的妈妈唠叨,唠叨的主题就是小嘉,尽管小嘉已经从这个家里消失很久了,但是婆婆的怒气未消,她认为王正就应该一分钱都不给,象小嘉那样的女人就应当灰溜溜夹着尾巴抱着自己生的那个赔钱货哭天抢地的滚回娘家去,这才符合她的身份,但是小嘉却摆出一副胜利者的姿态,拿出了所有证明文件和王正利落的分了家,以自己要抚养女儿为名,抢光了这个家里所有值钱的东西,风风光光象衣锦还乡一般走了,可知道这就是一个极其冷酷和恶毒的女人。小姑子其实也不怎么喜欢小嘉,但是她比较公道的问了一句:你觉得他们分居高兴吗?婆婆思索之后坦然承认自己其实也捞不到好处,但是就是看不惯小嘉,百善孝为先,小嘉既不孝,也不顺,那就不该有好下场。可是小嘉下场并不坏,坏的反而是王正,婆婆就感到有些心疼。可是心疼归心疼,婆婆认为出于母爱而做的事,就算日后上了断头台,那也是不会后悔的。
作者: mombaby    时间: 2008-7-2 18:09
  婆婆又住了一个月,本来以为王正能来接他,可是王正并没有来,婆婆有些呆不住了小姑子偷偷给哥哥打电话,结果王正说忙的没有空。小姑子是个精细人,打听了一下,王正除了忙工作,重要的是忙着和自己的女儿约会,现在王正的脑子里全是那个胖胖的小孩子,小姑子明白了,明白之后小姑子带着大包小包找到了小嘉。姑嫂两个在和平年代其实很少交流,见了面小姑子几乎没有认出嫂子。因为小嘉过的不错,打扮的很时尚,气色如新,一副容光焕发的样子,看来腰包也鼓了不少。小姑子本来以为小嘉一定见了自己得发作点情绪,但是小嘉没有情绪,还满高兴。小姑子了解到原来小嘉为了好好供养女儿,把自己的网店开的不错,小姑子一听,当即表示可以给小嘉以很低的价格供货,还可以介绍客户。小嘉很高兴,两个人谈了不少时间。
  临走的时候,小姑子把礼物几乎装满了小嘉的车,还掏出2000元钱,说是给孩子买件衣服。小嘉收了东西,但是钱没有要,小嘉说我知道这是你的心意,但是钱不能收。说完开车走了。小姑子也没有勉强。小姑子又找了王正,却没有直截了当的要求哥哥接回嫂子和侄女,一家团圆。王正受到了鼓励,每天都泡在小嘉楼下,想唤回女儿的心,尽而搞定老婆。可是小嘉不怎么上钩,把女儿送了全托,还托人给自己介绍男朋友。
作者: mombaby    时间: 2008-7-2 18:09
  小姑子二次找到了小嘉,要给小嘉供货,还帮着小嘉打广告,最后若隐若现暗示小嘉以后她跟着老公到法国落籍可以把嫂子一家子都带出去。小嘉无动于衷。供货的事情也没答应。小姑子的时间就是金钱,没想到金弹政策完全不管用。其实她也不是觉得王正离了小嘉就活不了,但是她自己也有孩子,而王正是不愿意离开孩子的,她只好屈就。

  王正是真的喜欢遥遥,父女情深,终于有一次,在小嘉带着父母去普及岛的时候,王正把遥遥领回了家,当然,遥遥根本不认识这个地方了。王正问女儿:让妈妈一起过来好不好,女儿响亮的说:好!王正掉了眼泪,那一刹那,他决心无论如何要找回小嘉。

  与此同时,小姑子跟婆婆说了一切。婆婆经过认真考虑,作出决定:领回孩子,毕竟她姓王,小嘉就算了。小姑子跟哥哥谈了一次,王正把妹妹轰出了门。王正说的是:你也是个当娘的,你以为谁都能代替妈妈吗? 
作者: mombaby    时间: 2008-7-2 18:11
  王正卖了自己的房子,到小嘉住的小区买了一个二手房。这样,至少保证每天可以看到女儿和老婆。小嘉越来越好,女儿也越来越好,王正心想:这样的一家有什么不好呢?为什么当初要分居呢?王正开始腆着脸追求老婆,把收入全交给小嘉说是入股,义务帮助小嘉送货,联系客户,最后还把房子贡献出来。别说,有了王正帮忙,网店越开越好。
  小姑子又重新找到小嘉,上次用钱没有买通,这一次她很诚恳,希望小嘉能够回来,老太太的生养死葬不用小嘉考虑,老人也不会在在这里长住,她打算给父母在老家买一所大房子,小嘉淡淡说了句:再说吧。王正趁着女儿生日的时候再一次提出了结束分居的问题,小嘉想了想,问王正:你到底是想找回我还是想找回女儿?王正毫不犹豫的说:两个都要。小嘉又提出了第二个问题:要是当初你第一次来看遥遥的时候,如果我哭天抹泪象个怨妇,遥遥面黄肌瘦营养不良,你还会找回我们吗?王正不善于撒谎,说了句:我不知道。小嘉笑了,说:那让我也先考虑一下是否要结束分居。




欢迎光临 妈妈育儿网 (http://www.mamayuer.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