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很多人都在手机上绑定各种银行卡,方便网上购物和消费,青岛市民陈先生就绑定了一张。半个月前,他突然接到银行打来的催款电话,说22天内自己的卡网上消费透支了3万3千多元,陈先生觉得纳闷,最近自己没买什么呀。仔细一查,竟是自己7岁儿子闯的祸。 据陈先生整理打印出来的网上消费记录,从5月23号到6月13号,22天内的十几个小时里,儿子在手机上玩微信游戏,总共花费了33240.5元。看到这大一笔数字,陈先生真是欲哭无泪。 陈先生说自己有两部手机,一部是工作用,另一部主要就是上网浏览信息或者淘宝购物之类的,7岁的儿子平日里也经常会拿这部手机玩游戏,但是他没想到儿子竟然还学会了购买虚拟币。 陈先生新换的密码又被儿子破译了,所以还得改。根据消费记录显示,儿子主要购买了全民精灵、全民打怪兽、天天水浒、天天传奇和全民英雄这五个游戏的游戏币,都是腾讯公司所有。于是,陈先生跟腾讯公司联系,希望能退回这笔巨款。 3万多元就这么打了水漂,陈先生很是无奈。陈先生说自己咨询了律师,律师说7岁的孩子是没有消费认知能力的,所以可以根据这个要求对方退还这笔钱,但是要证明这个充值是孩子所为,得有充分的证据。陈先生现在只能是再跟对方联系,看能不能要回这笔钱。 熊孩不断:3岁孩子玩QQ游戏误刷六千余元 无独有偶。郑州张先生的坑爹经历是,短短八天内,家里3岁孩子玩手机QQ游戏时“无意”累计买了近7000元的游戏“钻石”,这期间无需支付密码,也没有短信提示。 在张先生出示的手机QQ钱包支付记录中记者看到,多笔支付所购买的商品就是游戏中的货币“钻石”。据称其中仅1月30日当天就扣费16次,最少的1.71元,最多的199.5元,一日累计消费就达2000多元。总额6800多元的游戏支出,对于这个工薪家庭来说,相当于张先生近两个月的工资。 对此腾讯回复称,某些游戏200元以下的快捷支付可免输入密码。业内人士表示,目前许多游戏除极易造成消费外,也多为成人限制级,除游戏方要完善系统外,家长向幼儿提供手机等设备时也要多加留意。 调查:手机装游戏儿童“乱点”坑爹无数 “现在的小孩对电子产品的兴趣很大,有的不会说话就会玩IPAD了。”和张先生有过类似经历的郑州市民李女士表示,自己也曾把手机交给孩子玩耍,被家中5岁的儿子“坑”过多回。 她拿出一款名为捕鱼达人的游戏金币支付通知短信告诉记者,与QQ游戏通过绑定银行卡支付不同,这款游戏是通过扣除话费完成交易的,每次10元到30元不等。没有将游戏与手机号码绑定,也没有任何支付密码,孩子就能随意点击支付,购买游戏中的“金币”。此外,还有一些手机网页游戏可以通过收取流量费完成收益,对于不懂事的孩子来说,无意的点击都可能会给家长带来经济损失。 专家:将付费游戏卸载 家长做好“把关人” 心理专家建议,首先,家长要加强对孩子玩手机的预防,很多游戏运营商借孩子不懂事的心理设置消费陷阱,家长可以将需要付费的游戏卸载掉,下载一些免费的游戏,同时尽量让孩子少玩手机游戏,做好预防孩子沉迷游戏的“把关人”。 现在智能手机进入千家万户,相信很多家长都曾遭遇过手机无端扣费的情况,专家建议家长应对孩子玩手机游戏有所控制,最好不让孩子玩。如果无法控制,也应该告诉孩子,不要随意点击游戏中出现的提示键,更不要随意下载手机游戏。孩子玩的游戏,家长自己可以先玩玩看,如发现有异常应及时卸载。如果确实要给小孩玩,可以开启手机飞行模式,关闭网络和通讯连接,杜绝扣费信息上传。 |
手机版|Archiver|妈妈育儿网 ( 闽ICP备10200275号-6 )
GMT+8, 2025-5-25 20:50 , Processed in 0.020664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 2001-2014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