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育儿网
查看: 9277|回复: 1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善待晚辈——母亲留给儿的珍贵遗产之一(转)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9-13 23:21: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要玩跷跷板!”一个四岁多的小女孩儿说着,就骑在外公仰卧的肚皮上,背靠住那弯曲成像靠背椅似的双腿,随着外公身躯像仰卧起坐似地在床上翻动,并止不住地咯咯地乐……“可别来‘东倒西歪’啊!”孩子的话音刚落,“靠背椅”的一只腿突然伸直,孩子身子一歪,翻滚在床上,咯咯地笑得更加开心了。小女孩儿爬起,“我不要跷跷板了,要‘猴爬山’!”于是,又两脚登上那仰卧的肚皮,扶着那“靠背椅”向上爬,直到坐在“椅”背上,两只手分别拽住外公的双手,再慢慢地坐稳,得意地翘起“二郎腿”……
  小女孩儿是小女宋莹的孩子张汉錡,小名转转。这种自编自导的自己和第三代人的游戏,是在长女宋煜的女儿李宋玥琦(小名琦琦),两岁后“发明”的。这种“发明”并非出自有意,而是出自祖孙两代人玩耍时的一次偶然的默契。
  我睡的是硬板床,有在床上做仰卧起坐的习惯,目的是活动筋骨,特别是腰肢,以防止脊柱和腰椎病变的发生。琦琦两岁后,有一次见我做仰卧起坐,就在旁边学,可是做不好,于是就好奇地爬坐在我的肚子上,让我继续作。我于是实验性地翻动,像玩跷跷板。一老一少都觉得很好玩,几乎每天都做一两次,渐渐地熟练起来。为了逗孩子乐,我试探性地伸直一条腿,使“靠背椅”突然垮掉一半,让琦琦从我身上翻滚下来,结果琦琦竞咯咯地大笑起来。我才知道小孩儿更喜欢适度地翻滚、摔打。由小心翼翼到比较熟练,既保证安全,又玩得开心,我渐渐地摸索并把握了其中的度。我把这起名叫“颠三倒四”,还把冷不防地让她翻滚下来,叫作“出其不意”、“东倒西歪”,目的当然是想顺便教孩子多学几个成语喽!
  “猴爬山”也始自琦琦。
  琦琦比转转胆子大,因为属虎,我有时就叫她“小老虎”。小老虎起初爬到我支起的、双腿并拢的膝盖上,开始坐不稳,多是由我拽住她的双手帮助控制平衡,后来才渐渐地熟练起来。当转转两岁多时,我们很自然地也玩起了这样的游戏。
  我时常把两个外孙女儿称作“大宝”和“小宝”。当两个宝贝儿能开始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意识时,都自发地常跟别人夸耀:“外公是我的好朋友!”
  孩子们称我是“好朋友”,让我很快慰。因为这不仅使我体味到在长幼之间可能做到的彼此平等,更重要的则使我体味到,我暗自所作的要像母亲那样善待晚辈的誓言,在兑现中的欣慰。
  母亲终其一生,始终如一地善待晚辈。对此,我在长篇纪实散文《娘啊,娘》中专门作了追忆,该文在网上很容易点击到,因而相关细节就不在这里赘述了。
  母亲的善待晚辈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在生活上疼爱备至,从不打骂;二是在教育方法上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疼爱备至,从不打骂
  疼爱备至,集中体现在老人家对晚辈始终如一地爱抚、体贴上,即使当孩子们淘气、调鬼使一般人难于忍受,心里的火呼呼地冒时,老人家却依然十分耐心和细心地疼爱,从不打骂。
  在同晚辈相处的实际生活中,我深切体会到,且不说别的,单是从不打骂,就很难做到哇!
  有的老人也许会说:不打骂晚辈,这很容易做到嘛!
  我相信这世界上,确实还有像母亲那样,能做到这一点的长辈。
  然而,就我60多年个人亲历,耳闻目睹的事实看,这样的长辈并不多见。而比较常见的情形则是,尽管平时很疼爱,但一当孩子们淘气、调鬼,把自己心里的火撩拨得呼呼地往嗓子眼顶时,就往往克制不住,免不了要打骂孩子的。
  有的长辈之所以觉得容易做到,或真的做到了,多是因为不常跟孩子们在一起,只是偶然地见见、玩玩,而且时间又不长,孩子们让着急、上火的机会很少,或根本没有,那自然就容易做到了!我觉得这很平常,不值得称道。
  值得称道的是,跟晚辈朝夕相处一年两载,甚至更长的时间,而能始终如一地做到从不打骂。
  琦琦从两岁到四岁多,是在我身边度过的,即使后来她在自家那边住时,我也常去看她,时间有长有短。而比琦琦小四岁的转转,则自从出生后,至今一直跟我生活在一起。
  两个外孙女儿之所以都认为我是她们的“好朋友”,恰恰主要就是因为我疼爱而不打骂她们。
  生活阅历告诉我:随着渐渐长大,孩子们的情感等内心世界也在不断发生着相应的变化,而在三、四岁的时候,对打骂的反映特别敏感。不管你平时待她(他)们多么好,一次打骂就足可以使她(他)们对你的感情和印象,骤然产生180度的大转弯儿!而且会深深地铭刻在记忆中。尽管当长大成人后,理智会使她(他)们对此会有个比较公允的评判,但心灵深处的伤痕,却始终难于完全熨平。
  琦琦现在八岁了,我确实不曾打骂过,但转转却有一次例外。那就是她三岁多的时候,我打过她一次——拍了她屁股蛋一下。原因是,她拿我放在床头墙群搁板上的,用于提防万一的速效救心丸药瓶玩。由于原装是瓷瓶,怕摔,更怕摔碎的瓷渣扎着孩子,所以我一开始就跟她反复讲了这番道理,可她就是不听,老时不时就拿起那小药瓶玩,并老想摔,都被我及时阻止。可能是小宝贝儿要故意考验我的耐性吧,有一次竟然故意当着我的面,将药瓶使劲摔在瓷砖地板上,顿时粉碎,瓷渣和药丸溅落一地。我于是就打了她。她哭得很厉害。我想那或许并不是因为多么疼痛,而更是因为连从不打她的外公居然也破例打了她,伤了孩子的心。我一边教育她一边犯后悔。为了防止这样的不愉快再次发生,我把救心丸的瓷瓶换成了装丹参滴丸的塑料瓶。而转转呢,从那以后也不再玩药瓶了。
  不打骂晚辈,是我到琦琦出生后才开始下的决心。尽管自己对母亲从不打骂晚辈的疼爱体会最深,可由于自己以前性子急躁,又缺乏相应的涵养,在对待自己的两个女儿上,就没有做到,甚至做得很差。对两个女儿是既骂过又打过,而且不止一次,而且有时还很凶。至今,当两个女儿说起那些事时,有时禁不住感叹:“想不到爸对琦琦和转转这么疼爱,这么有耐心,比当年对我们姐妹俩还好!真把奶奶的美德继承了!”
  唉,说为父对第三代的疼爱胜过对你们,是事实,但说为父“真把奶奶的美德继承了”,却令为父汗颜啊!
  当年,为父对奶奶的这份精神遗产还认识不深,缺乏珍视啊!只是当奶奶进入耄耋之年,见老人家一如既往地善待晚辈,还是那样疼爱,那样耐心,当自己一年年见老,由不由就回忆那逝去的往事,尤其是奶奶对儿、对所有晚辈的疼爱时,才渐渐领悟到,这份精神遗产的深厚人伦价值,才深感愧疚,并决心继承啊!
  同在许多问题上一样,为父是个后知后觉、慢知慢觉者啊!
  况且,决心虽然下了,但距真正完全做到,距真正完全地承继母亲这份精神遗产,还差得远哪!
  对晚辈疼爱备至,我没有母亲做得好。然而至今回想起来,除了在“从不打骂”问题上没有做到外,在其它方面,我还是尽力去做了。
2#
 楼主| 发表于 2007-9-13 23:21:44 | 只看该作者
 我的两个女儿,出生在那动乱,尤其是生活贫困、经济拮据,连吃的、喝的都让人发愁的年代,所以疼爱很自然地受到限制,多是精神方面的。而这对于嗷嗷待哺,对物质的需求远远胜过对精神的需求的孩子们来说,无疑是一种残酷啊!老实说,我爱我的两个女儿,并未曾因为她们不是儿子而有丝毫的嫌弃。但是,说到疼爱,由于缺乏基本的物质条件,面对两个可爱的“千金”,为父经常遭受着“力不从心”的煎熬啊!
  那种成年累月地搅动在心头的难堪和苦涩,惟有为父自己体味得出啊!
  为父不过是在极其艰难的物质条件下,尽了应尽和能尽的父责罢了。两个女儿从为父这里所得到的疼爱,仅此而已。
  小女莹莹出生后就跟父母在一起生活,直到今天。因此,相比之下,她所得到的为父的疼爱自然比姐姐多。而长女小煜除了出生后一个多月跟我们在一起外,尔后在我来京读研究生前,则一直生活在北京的姥姥家,所以在她11岁前,没有得到为父的多少疼爱。除了过年时几次回老家团聚,在外地曾跟我们一起生活过半年,得到为父些许的关爱外,她5岁时跟出差来京的我到动物园游玩,在水禽嬉戏的湖边坐下休息时,珍爱地把为父给她买的一双尼龙袜子从兜里掏出来,高兴地穿在脚上,以及她7岁时我来京学习,依恋地陪为父到北京市委党校礼堂,乖乖地听了半天报告的情景,成了孩子最美好的回忆……小煜小的时候,我就给她买过一个1毛7分钱的玩具“哗啦棒”!那小玩意儿是金属作的,膝成了红色,有个可以用一只手攥住的把儿,一端有个乒乓球大小的圆球,一摇可以哗啦哗啦地响。就这么个小小的玩具,姐姐用了妹妹用。是为父为姐妹俩买的唯一的玩具啊!
  当我们一家4口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在京团聚后,起初租住简陋、狭窄的民房,生活条件极其艰苦,经济上也仍不宽裕,所以疼爱仍多是精神上的。至于物质生活上的疼爱,也只是竭尽全力地保障她们无起码的衣食之忧,而安心地上学而已。尤其是,由于她们的妈因在饮食行业工作,每天早出晚归,而我则先是读研究生,后是当大学教师,时间则比较自由和充裕,家里的一切事务便很自然地大都落在了我的肩上。从小学到大学,直到她们工作,以至结婚前,基本都是我给她们做饭。每当她们放学的时候,饭菜都准时摆放到饭桌上了。由于自己把学习、工作和作家务安排得当,尤其是把做饭看作对脑力劳动的调节,而且很快摸索、掌握了其中的规律,所以,从来也没耽误她们上学,也从未觉得是负担。即使在烧蜂窝煤的七、八年内,因为注意摸索、掌握规律,对不同饭食的火候、时间把握得很准,也是如此。当用上燃气灶后,则更对做饭觉得心应手了!至于撴地和洗衣服等等,我安排在脑力劳动的休息时间,使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结合,也从未觉得是负担,反而从家务活儿中领悟到无穷的乐趣。譬如做饭,身边的许多人,尤其是某些曾经习惯于吃食堂的上一代人,常把做饭当作负担而发怵,而我却觉得做饭是脑力劳动的一种很好调节方式,是一种休息,一种艺术,一种享乐啊!
  在琢磨并掌握火候适中、咸淡适度,以及让色香味型等等都上讲究时,其艺术性就大大显现了!当孩子们一回家,尤其是上学时的短暂的中午,能及时地吃上自己亲手做的饭食,我心里就总自然而然地迸发出一种说不出的快乐和欣慰。
  这种劳作之后的快慰,这种为骨肉奉献之后的享乐,真的是其它任何方面的快慰和享乐,所无法比拟于万一的呀!
  如果说由于时代和社会条件等所导致的物质生活的菲薄,使我对两个女儿的疼爱受到极大的限制的话,那么,由于时代和社会条件等所导致的物质生活的大为改善和提高,则使我得以尽心尽力地疼爱两个外孙女儿了。
  琦琦和转转出生时,我都守候在旁边。所不同的是:琦琦出生时,我就在海淀妇幼保健院产房的门口守候。因为刨腹产的时间是女儿跟我商定的,即1999年2月12日下午3点,所以3点前,我就跟大女婿等伫立在产房门口,就连婴儿那拨动心弦的第一声啼哭,都听得清清楚楚,并且通过门下的缝隙,看到了接生员匆匆抱着孩子冲洗的身影。当琦琦被放在妈妈身边特制的小床上,我第一次看到她那一双清澈的眼睛时,一种甜蜜蜜的感觉立刻浸润心田。而转转出生时则正赶上“非典”肆虐。2003年5月16日,尽管疫情的势头有所缓解,可海淀妇幼保健院依然高度戒备,我则只能跟家人守候在远离产房的候诊室门口。早上8点前后这个时间,也是我跟小女商定的。因为已经31岁,我主张刨腹产,可莹莹听说刨腹产的孩子不好带,起初想自然产,后见困难,发短信给我,我果断地让她立即刨腹产。于是在8点顺利生下转转。因为隔着两层楼,所以没有听见那拨动心弦的第一声啼哭。但是,经过疏通,我跟家人不久还是都穿上医务人员的白大褂,到产房门口看到大夫双手托着的婴儿。有经验的大夫,指着婴儿左颊的一个似显非显的小圆点说:“你看,还有酒窝呢!”同样甜滋滋的感觉顿即浸润我的心田。
  琦琦出生时因为是虎年的腊月27,所以,除夕和兔年的大年初一,母女都是在医院度过的。饺子等饭食大都由我给送去。琦琦两岁前一直住在奶奶家,除了满月和节假日过来外,在一起的日子不多。但两岁后,由于奶奶要看上学的外孙子,而我们也愿意看她,琦琦便跟保姆一起住到我们这边来。此后两年多,琦琦一直在我身边生活。
  “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爱吃萝卜爱吃菜,蹦蹦跳跳真可爱……”琦琦一边唱一边表演,极其活泼、可爱。这是她刚到这边住时,最擅长表演的节目。因为除了上课外,我都在家,所以跟琦琦相处的时间比上班的其他家人要多得多。当时正是夏季,我常带她出去遛弯。在长河畔的草坪上、柳荫下溜达,在广源超市来回乘坐电梯,还常去紫竹院公园的儿童游乐场。在家里时,则常一起玩“过家家”。也就是在这个时期,我们共同发明了“颠三倒四”、“出其不意”、“东倒西歪”和“猴爬山”之类的游戏。除这以外,琦琦早在一岁多还跟我学会了盘腿静坐、合掌闭目,默念“阿弥佗佛!”在万寿寺门口的石阶上,在长河畔的草坪上,在亲戚们面前,她常做这样的表演,很招人喜欢。
  在我退休前,琦琦多由保姆陪伴玩耍,因为除了教学以外,我还要写作,而且安排得比较紧。打电脑对我而言,是家常便饭。多是在休息时,或当保姆做饭时,我才跟琦琦一起玩。玩什么,都由着孩子的兴趣。
  见琦琦聪明、伶俐,在我的建议下,琦琦于2001年9月开始上核二院的幼儿园。之所以选择离家两站地的这所幼儿园,是因为琦琦的二舅奶奶在那儿当老师,便于照顾。直到2003年“非典”爆发,琦琦上幼儿园都是我管接。从核二院到团校,乘公交车两站地。但我去时则是徒步,走半个多小时就到,回来时就带孩子乘车。由于带空调的公交车人少,我们常坐空调车回来。开始孩子不愿意去幼儿园,为了使孩子有个适应过程,我就早接,晚饭回家里吃。在上下车前后,都要分别走一段路,还要经过两座过街天桥。上下天桥时,开始短不了要抱着,后来随着孩子的脚步越来越稳健,渐渐地就不用抱了,还时不时地触景生情地聊天。教她认识沿途建筑物上标有的名字,以及树木、花草等等。像万寿寺车站对面的“北科大厦”、花园村过街天桥西北角的“科原大厦”,每次路过时,琦琦都要用小手指着念道出来,而路边的槐树、杨树等等,也都很早就辨认出了。在万寿寺下车后,琦琦要是愿意在河边草地上玩,我们就一起玩一会儿。追蝴蝶、抓蜻蜓,在草坪上翻滚……一老一少玩得十分开心。
3#
 楼主| 发表于 2007-9-13 23:21:58 | 只看该作者
 2002年12月18至23日,首都时断时续、时大时小地下雪。据广播,北京几十年来只有1956和1968年冬季有过连续四天的降雪,可这次已是第五天了。窗外松柏堆金,杨柳镶银,遍地雪白。琦琦早就想堆雪人,因上午我担心孩子冻着,于是等到下午雪稍停,便带她到小操场堆雪人。我们一起动手堆造,很快就堆起个雪人。造型虽然粗糙,可乐得琦琦手舞足蹈,趟着没膝盖的积雪连连围着雪人转圈,似乎感动得雪人也笑了。我在当晚的《诗记》中这样写道:“天幕低垂雪纷飞,瑞雪洗得空气新。我带外孙堆雪人,乐得雪人像外孙。”
  转转上幼儿园,则是过了三岁的2006年的9月,由于上几天就病一场,拖拖拉拉地闹好几天,所以总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直到快四岁到2007年“五一”后,才算正常了。也是多由我接送。由于就在中央民族大学的幼儿园,离得很紧,用自行车接送就可以了,很方便的。后来由她爸爸开车送,我就单管接了。开始我骑的是男车,让转转坐在后面的小座椅后,不便上下,只能推着走。后来小煜把一辆八成新的红色的坤车给了我,才可以骑了。转转特别喜欢我骑车带她,只要从幼儿园一出来,就高兴地让我快把她抱上车,催我骑上走,还老高兴地说:“姨妈妈给咱们的新车真好!”有次赶上下大雨,我只好徒步打伞接她回来。她一见我把她的小伞也带来了,就高兴地打着,颠颠地由我牵着一只手,一直走到家。尽管我尽力用自己的大伞遮护,但她下身的侧下边还是淋湿了不少。可小宝不在乎,一进家就高兴地嚷:“外婆,是我自己打伞走回来的!”那种乐乎劲儿,透露出小孩儿自尊、自力、自强的兴致!
  琦琦虽然活泼、好动,可并不怎么缠人,有时在家见我打电脑,便说:“外公又打电脑哩!”并不过来打扰,而是自己到一边默默地玩耍,多是摆弄那些各种各样的玩具和彩泥等。她最喜欢玩的是布娃娃、巴比哇哇。可转转就不同了,在生人面前,虽然性格比琦琦显得腼腆、内向,可在家里却比琦琦淘气和顽皮得多。4岁前,从来不自己玩,总得有人陪着。因为就我在家的时间多,别人不在时,自然得由我陪着;别人在时,也时不时来缠我。一旦她来缠我,哪怕是我正写得入神,一句话还没写完,也得赶紧陪她玩。要不,她就大嚷:“外公你就休息休息,陪我玩儿会儿吧!”要不,她就干脆过来拨弄键盘,让我教她。在她4岁过后,虽然能自己玩了,却不能像琦琦那样默默地拨弄玩具,而总要时不时地登高爬低,捅这摸那,让人很不放心,于是还得盯着她玩。平时她也不像琦琦那样喜欢玩布娃娃,而是喜欢模仿孙悟空耍金箍棒,学小龙侠女挥舞宝剑。在从她一岁多到快四岁才正常上幼儿园期间,我不知因她耽误了多少写作时间。好歹我懂得顺应自然,又懂得跟晚辈在一起玩耍,有益于养生的道理,于是就高高兴兴地跟她玩。当她渐渐地能自己玩,而要我在旁边看着时,我就一边盯她玩,一边构思文稿,以便她不缠我时再写出来。
  孩子在不会走、不会说话前,让人最担心的是疾病的袭扰。而一旦会走、会说话后,让人担心的就主要是磕着碰着、烫着电着了。琦琦也许过这边后已经两岁多的缘故,没有闹过让人提心吊胆的大病。可转转则就不同了,在刚三个月的时候,就因淋巴发炎而在脖子的左下侧,肿起个像大枣般的包。当时正赶上伏天,尽管不是打车就是自家开车去儿童医院,但回来多是晌午,很热。第一次去医院是我跟莹莹一起抱转转打车去的。由于莹莹得看孩子,所以挂号、拿化验单和开药之类的事务,都由我做。儿童医院一向患者众多,什么都得排队,焦虑的心火在胸中燃烧,但只有耐心地排队、等候。当看着护士在转转的脑门上扎上输液的针头,而孩子却不怎么哭时,心里真有说不出的难受。看着吊瓶中的药液缓慢地、一滴一滴地落下,心里又不由翻滚着焦虑和期待的心情。尤其是当几天后看到大夫用硕大的针头,几次从孩子那肿起的脓包中抽出一大管浓血,而孩子却并不哭时,就更加心疼。由于左侧好了,右侧又肿起,所以,一直往儿童医院跑了十几次。这是在我跟两个宝贝儿相处的过程中,最让人担心和熬神的一次。至于其它灾枝病叶的,由于自己略懂医道,家里人也熟悉常见病的常用药,所以除了几次比较严重的发烧曾去医院诊治外,一般都是在家治愈的。
  陪孩子们玩总是开心的。当每每看到孩子们那天真无邪的神情,那痴情依赖而绝无丝毫疑虑和顾忌的举动时,特别是当孩子们跟自己无拘无束地亲昵时,那种难于名状而又无与伦比的甜蜜感觉,总是浸润我的心田,让我饱尝了人世天伦之常的快乐!
  啊,能乐享天伦,才是世上最美妙、最幸福的事情啊!
  难怪母亲在同晚辈相处时,总是那么开心,那么笑呵呵、乐滋滋的呀!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人在特别开心时,体内会快速地分泌一种荷尔蒙。这种荷尔蒙,足以抵御、杀死病菌、病毒,甚至癌细胞。同晚辈一起开心地玩耍有益于养生保健的机理,正在于此。所以,长辈善待晚辈,并不纯粹是付出,即使无私无图,也有自然地回报啊!我至今之所以体格健康,也有两个宝贝儿对我的奉献啊!
  “一切都是身外物,惟有健康长寿和人伦之常,才是人生至宝!”我的这个认识,就饱含着与两个宝贝儿快乐相处的体悟啊!
  我常带两个孩子到附近的紫竹院公园去玩,除了观赏那葱翠的竹林、挺立的松柏,欣赏那亭亭玉立的荷花外,还常观看那跳跃在巨石上的小松鼠两个前爪冲人作揖,或在松树上跳上跳下的情景,有时我们则坐在湖边的石阶上,观赏鸳鸯、野鸭在水中自由嬉戏,而更常去的地方,自然是那个坐落在南门附近的儿童游乐场了。
  琦琦胆子比转转大,像跳蹦蹦床,第一次跳时,即使跌倒了,一边爬起来举着拳头对别的小朋友喊:“打你!”一边还能再跳,而转转则一试站不稳,就不敢再跳了,直到四岁多,才开始敢跳。而在这之前,则是在家里的席梦思床上学跳了好久。像乘坐那配着马鸣声的电动转盘马,琦琦两岁多时就敢骑,可转转即使现在四岁多了,哪怕是我在旁边扶着,依然不敢骑。转转在小娱乐场最爱玩的就是滑梯,和能坐在上面像跷跷板似的前后翻动的玩具。
4#
 楼主| 发表于 2007-9-13 23:22:31 | 只看该作者
 在学走路时,琦琦也表现得比转转胆子大。她敢于迈出第一步,哪怕跌到了,爬起来再走。可转转就不一样了,开始学走路时,靠住墙或冰箱,看着大人伸出的手,忽闪着眼睛,犹犹豫豫地,迟迟不敢迈步……一当她迈步走动时,就会了;由几步到十几步,几十步,在大人的引领下,几乎没有跌过跤。
  在我居住的校园小体育场,在附近的当年清代皇室由故宫乘船到颐和园的长河两岸,以及岸边由体彩中心出资修建的小娱乐场,在万寿寺和紫竹院公园,都留下了我跟两个宝贝儿的足迹。像追蝴蝶、逮蜻蜓,以及在椿树下捉“花大姐”,是我跟两个孩子常玩的事情。所不同的是,在跟琦琦玩时,河畔的草萍除了冬季以外,都绿汪汪的,像洁净的绿毯,在和煦而没有露水的傍晚,我跟琦琦偶尔还在草坪上或坐,或翻滚,或躺着,欣赏那湛蓝的天空。但是到转转时,却一次也不能这样了,因为草坪不仅一块块地荒废,草也没有那样绿,而且到处都是臭狗屎了!洁净的绿毯不见了,倒像破碎的苇席。
  唉!人在美化环境时,却又破坏环境,何苦呢!?
  在带转转到河边溜达时,我常不由自主地这样慨叹。

                         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因势利导、循循善诱,是与疼爱备至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或者说,因势利导、循循善诱也是一种疼爱,是一种比衣食住行和肉体方面的疼爱更深的疼爱。小孩儿不仅在长身体,而且还在长脑子、长感情、长思想啊!从呀呀学语、战战学步,到开始流利地说话和走路后,什么都好奇,什么都爱问,什么都想学。这时,能否及时而又不厌其烦地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地加以诱导,对孩子们智力的开发和成长,十分紧要,而要能做到这样,关键仍在于对孩子是否完全、认真地善待。
  母亲虽然没有上过学,认识不了几个字,从老人家嘴里也从未听到“因势利导、循循善诱”这样的话,可老人家在日常生活中,那种总是顺着孩子们的动作而耐心、细心地给以配合、指点和矫正,总是顺着孩子们的提问而耐心、细心地回答、解释和诱导,则正是对“因势利导、循循善诱”的,最好注解和集中体现啊!
  把因势利导、循循善诱,与疼爱备至、从不打骂,自然地、恰如其分地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是母亲在跟小时候的晚辈们相处时的一大特色啊!
这是为儿在跟两个外孙女儿相处的过程中,才慢慢体悟到,并决心仿效的!
  在跟两个孩子相处的过程中,我体悟到学礼貌、讲文明,比学知识更重要。如果说当孩子们光跟家里人接触时,这些还不怎么显得重要的话,而一当她们走出家庭,开始接触陌生人,能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尤其是上幼儿园后,就越来越显得重要了。
  道德作为调节人际关系的一种规范,当两个宝贝儿同别的孩子在一起玩时,就开始起作用了。当然,在孩子们身上,要经历由无知到有知、由无意到自觉的过程。而及时、适宜地加以诱导,则在这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关于人的本性善恶问题,两千多年来人们一直在争论。我不想在这里谈论这个看似简单,而实则涉及人体科学、尤其是脑科学等的复杂话题。然而,事实告诉我,单从认知的角度讲,孩子们的意识起初确实像一张没有任何污渍的洁净的白纸。尔后伴随智力和认知的增长,白纸就开始添加东西了。而添加的内容如何,则是与环境,尤其是与孩子经常接触的人的影响,言传身教密切相关的。这种影响和言传身教方面的差别,很自然地造就了添加在白纸上的东西的差别,而且要是没有其它方面的影响和教导的话,会越来越大。
5#
 楼主| 发表于 2007-9-13 23:22:48 | 只看该作者
  模仿是孩子们在学习上的共特征。在同孩子们相处的过程中,大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有意无意地对孩子们提供模仿的样板。这在道德和礼貌方面,表现得尤其明显。
  孩子们学礼貌起初似乎是从称呼,和寻常的礼貌用语开始的。接触什么长辈就教她们称呼什么,见面时问一声“好”,分别时说一声“再见!”在同小朋友们一起玩耍时,不争不抢人家的东西,拣到小朋友的玩具,要还给人家;不随便接受别人的礼物,尤其是吃的;在实在推托不了而一旦接收时,要说声“谢谢!”在公交车上对让座的叔叔、阿姨也总要说声“谢谢!”,不随地大小便,不学骂人,不说脏话,如此等等,虽然看似简单,却蕴涵着深厚的礼貌、文明的胚芽。
  法制观念似乎是跟道德观念一起,走进孩子们的头脑的。而行路和日常的交通法规,则是孩子们最早接受的法制约束。路口的红绿灯代表什么?人在经过路口时要注意什么?像“一站二看三通过”这样的要诀,当领着她们第一次上街时,就反反复复地讲给她们了。在经过路口时的一次次反复开导下,在闪烁的红绿灯的一次次警示下,孩子们到两三岁时,就懂得了起码的行路和交通规则。
  求知是孩子们的天性。这种天性表现在方方面面,从呀呀学语到勾勾画画,似乎都是孩子们求知的表现。
  孩子们似乎都是天生的书画家,在不会说话的时候,却早开始勾勾画画了!尽管她们起初画得歪歪扭扭,即使比照东西开始也画得不像,但看着她们那勾勾画画的样子,我不由联想到,我们的祖先最初创造象形文字的前景。“字画同源”的说法,自然有一定的道理,但确切地说,应该是图画在前,文字在后;图画是文字的酵母,而文字则由图画孕育、演变而来。从孩子们的勾勾画画中,我似乎窥见了先民发明象形文字的轨迹,于是不厌其烦地由着并鼓励她们勾勾画画,而到一定时候,再引导她们写字、认字,就顺理成章了。譬如“2”,孩子们起初总也写不好,但从勾画鸭子的轮廓开始来引导她们,渐渐地就既学会了勾画鸭子,又学会了写“2”。 又譬如“人”字,用两条腿叉开站立,来启发、引导孩子,她们就很容易理解和学会。还有“大”字,说“一”好比天,人的头能顶过天,就叫“大”。
  好奇、爱问、好学,可以说是孩子们的共性。我的两个宝贝儿自然也不例外。不论在家还是在跟两个孩子一起溜达、玩耍时,两个孩子几乎是不间断地提问。像蝴蝶、蜻蜓和鸟为什么会飞,而我们人为什么不会飞?鱼为什么能在水里活?天为什么是蓝的?天有多高?太阳为什么早上和傍晚那么红那么大,而中午又为什么那么小那么亮?天为什么会下雨?为什么会打雷?……我都就自己所知道的告诉她们。遇到连我都不懂的,也不回避,更不装懂胡诌,而是跟她们说,外公虽然比你们知道得多,可也不是什么都知道啊!等我回家后查查字典、辞海等,知道了再告诉你们。当我查完后告诉她们后,她们又问:什么叫字典、辞海?是不是什么问题书上都有?我就告诉她们,这个世界很大,问题很多,好多问题人们知道了,就写在书上了,还有好多问题人们还没搞清楚,所以连书上也没有。“那为什么人们不都搞清楚?”我于是又跟她们讲一番她们能理解的道理,并说要搞清许多还没搞清的问题,就得搞科学,当科学家。于是两个孩子都曾分别异口同声地表示:“我将来要当科学家!”
6#
 楼主| 发表于 2007-9-13 23:23:08 | 只看该作者
 当然,伴随一天天长大,当她们对家人的职业有所了解后,就又说:“我要当大法官!”“我要当大学教授”了!随着知识的点滴积累和视野的逐渐开阔,两个孩子的志愿和心气儿也在不断地变化。
  俩孩子的脑子反映都很敏捷,能抓住一个问题连续不断地提问,直到满意为止。当我观察和体验到她们的智商不低时,就开始有意识地引导她们学知识。除了教她们背些脍炙人口的古诗外,还教她们背对联,像“山羊上山山碰山羊角,水牛下水水没水牛腰。”教她们学绕口令,像“妈妈骑马妈妈骂马,妞妞赶牛妞妞扭牛”,“热勺子舀热油”,“长虫钻砖堆”等等,把自己儿时和平时积累的知识,根据她们的理解和接受能力,经过筛选,一点一滴地教给她们。
  孩子们都喜欢模仿大人学打电话,把教她们学打电话与学数字结合起来,既容易引起孩子们的兴趣,又学得快。当然,两个宝贝儿最初学识数几乎都从掰着手指和脚趾教起,但真正认识阿拉伯数字,则都是从学拨打电话号码开始的。同时,在遛弯时,我也常指着停放的汽车尾部的号码,教她们认识数字和简单的英文字母,并通过数一辆辆的汽车,学会数数。在对数字有了简单的记忆和基础之后,就教她们背“九九”乘法歌诀。
  在学习上,琦琦比转转要听话得多,怎么教就怎么学,很认真,而转转则不一样了,刚学时认真,等一学会后就往往故意捣乱了。你说“二二得四”,她偏要说“二二得八”,不得不想别的法子使她背下去。琦琦写字一开始就很认真,可转转由于从小“左右开弓”,两只手都一样听使唤,你让她右手写字,她偏用左手写,老是捣乱。由于自己知道过早地矫正孩子爱用左手的习惯,对孩子智力等的发展不利,所以,我从不勉强她。琦琦到四岁多就能描字描得很好了,而转转现在四岁多了,还不认真学。不过,使她感兴趣的知识,她学得一点儿也不比琦琦差。俩孩子都是在两岁多的时候,我就结合她们自己和家里人的属相,教她们背诵十二生肖,即“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及其简称“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我掰着她们的左手,从中指下面的骨节算起,往左,到食指下面的骨节,从下往上经过两个骨节到食指顶端,再往右数着中指、无名指和小手指的顶端骨节,往下经过小指两个骨节,到底部骨节,再往左,到无名指下端的一个骨节,刚好十二个骨节,与十二个属相相配。俩人都是没教几次,居然就都能掰着指头背得滚瓜烂熟了,还到亲戚面前去显示呢!说起这十二生肖,还是父亲在我小时候教给我的,当时我的年龄比琦琦和转转都大,大概是六七岁吧!那时,我还跟着父亲学会了怎么根据年龄或属相互相推算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妈妈育儿网 ( 闽ICP备10200275号-6 )

GMT+8, 2024-11-11 03:43 , Processed in 0.036832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 2001-2014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